在线投稿
hbyzxyxy@163.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027-8723177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省援藏办主任柳望春就援藏工作接受湖北电视新闻中心记者专题采访
发布日期:2014-07-22 10:56:11 来源:湖北省援藏网 作者:省援藏办 浏览次数:3063 字号

省援藏办主任柳望春就援藏工作接受湖北电视新闻中心

记者专题采访

 

    2014年是中央号召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为实现西藏经济腾飞和社会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创造性地完成中央赋予我省新时期援藏工作任务,7月21日,湖北省援藏办主任柳望春就湖北省开展援藏工作20周年接受了湖北电视新闻中心记者的专题采访。

    柳望春首先畅谈了湖北开展援藏工作2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柳望春说,从1994年起,湖北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20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西藏山南实际,发挥湖北科教大省优势,不断创新援藏工作思路,深化援藏工作内涵,坚持“三个着力”(着力招商引资,高位推动经贸合作;着力项目援助,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智力援助,为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由单一分散式援藏向立体跨越式援藏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形成了包含立体跨越式援藏“武汉模式”、企业援藏“华新模式”、社会化援藏“武汉大学杨昌林先进事迹”、智力援助武汉西藏中学等内容的“湖北援藏模式”。

    柳望春说,20年来,我省先后选派7批共321名党政援藏干部和50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藏工作,援助资金13﹒4亿元,援建项目410个,为西藏山南地区培养培训各类人才近万人。经过西藏各族人民和我省的共同努力下,湖北援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山南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4.8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6.6亿元,增长18倍。二是有力维护了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和边疆长治久安。三是促进了西藏人民群众的民生大改善。山南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903元增长到2013年的7099元,增长7.87倍;人均寿命由50年代的36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增长1.87倍。四是加强了边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五是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了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我们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我省的援藏工作任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接着,柳望春畅谈了湖北开展援藏工作20年来的主要做法。

    第一,牢记政治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他说,历届省委、省政府牢记中央嘱托,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出发,强化维护边疆团结稳定的政治责任,明确提出“把西藏山南当作我省一个市州对待”,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感情上投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援藏工作会或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事项;每年派出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援藏项目实施情况,看望慰问各族群众和援藏干部;每年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赴藏帮助工作。牢固树立全方位援助的理念,不断扩大对口援藏工作外延,深化对口援藏内涵,实施了部门对部门、县对乡、乡对村等结对帮扶,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型的援藏工作格局。

    第二,实现三个转变,创新援藏模式。柳望春说,一是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把增强受援地区造血能力作为援藏工作重点,既注重项目的引入和支持,也注重项目实施的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探索形成了“支持一个项目,配套一笔资金,扶持一套技术,培养一批人才”的“项目+科技”援助新方式。从2005年开始,湖北华新水泥集团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跟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与山南地区兴业水泥厂合作建设生产线,8年来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占山南地区税收总额的1/6,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援藏企业之一。湖北探索引进企业援藏开发建设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充分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批示。2005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赴藏调研援藏工作时提出,援藏项目要注重基层基础工作,要注重向农牧区、农牧民倾斜。项目建设要实行“交支票工程”,项目不要署名“湖北援建”等形式主义做法,关键是要让边疆各族人民满意。近年来,湖北一直按照俞正声同志的指示精神抓项目建设,保证援建项目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年来,我省投入计划内援藏资金13﹒4亿元,不折不扣地将中央确定“对口援藏省市地方财政收入1‰资金”划拨到位。第七批安排援藏资金3亿元,援藏项目42个。近日省政府批复的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的2016年援藏项目23个,其中21个是基层和农牧区的项目,占年度援藏资金的86%。

    二是由单一干部援助向全方位智力援助转变。湖北是全国科教大省,拥有123所大专院校,28个科研院所。开展智力援助,既是推动受援地区发展稳定的务本之策,又是湖北开展援藏工作最大优势。省委、省政府不断总结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经验,坚持“有限与无限相结合”、“支援与受援互动共赢”、“项目建设与科技支持共同支撑”等理念,以实施科技服务为重点,把受援地区人民群众的期盼同我省拥有的科技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了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对口援藏,建立了“1对1”智力援藏模式。全省有3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对口援藏,一批专家学者深入山南地区调研指导、献计出力。我们根据山南地区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百名干部、百名人才和千名技术骨干“双百一千”人才援藏工程,共选派7批、321名党政干部和18批、328名技术人员进藏工作,培训受援地区技术人员近1万人次。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湖北籍大学生到西藏支边工作,2013年我省有328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西藏支边工作,其中博士1人、硕士20人、本科225人、专科82人。在选派干部和技术人员“走进去”援藏的同时,积极实施“请出来”援藏行动,近10年来,我们共接纳受援地区干部和技术人员55批次、500多人到湖北进行培训,基本实现了山南地区科级以上干部和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到湖北轮训一次的目标。我们牢固树立援藏建藏“大人才”观念,积极培养基础性、综合性人才,积极吸纳西藏籍大学生在鄂就学,倾力办好在鄂西藏中学,着力培育不走的建藏人才队伍。目前,在湖北高校就读的西藏籍大学生1691人,其中本科生1120人,专科生504人,硕士64人,博士生3人。2005年,我们将湖北西藏中学由市州迁入省会武汉市,投资2.5亿元在东湖风景区兴建了设施一流的新校区,每年省、市用于西藏中学的配套办学资金达到1700多万元。西藏中学在校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由2005年的500人增加到现在的738人,形成了初中和高中教育相衔接的完备体系。连续5年湖北西藏中学在全国高考中一类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三是由单一分散式援藏向立体跨越式援藏转变。2010年5月,原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对“武汉立体跨越”援助乃东经验作出重要批示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武汉模式”发展成“湖北模式”,实施全方位立体跨越式援藏。各地准确把握当地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继承创新援藏工作经验,引进内地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起点布局、高位嫁接,借外力、用内力、重合力,通过干部援藏带动资金、技术、智力、人才援藏,带动各区、乡(街道)、企业、社会各方参与,在全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跨越式”援藏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2年8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武汉召开“科学援藏湖北经验”解读理论研讨会。全面总结宣传了湖北科学援藏经验。

    第三,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促进鄂藏民族大团结。柳望春说,广泛动员机关、学校、医院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爱心人士、慈善家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和支持援藏工作。先后成立了省建藏援藏工作者联谊会、省建藏援藏协会、汉藏文化交流基地,深化鄂藏两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解决湖北籍在藏干部的住房困难,省和武汉市主动与西藏方联系,2009年在武汉划拨土地,建设住房280套,以每平米不足3000元的价格专供他们选购,激发了湖北籍干部献身高原、奉献西藏的积极性。全国民族团结的楷模、武汉大学教师杨昌林35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西藏学生,把自己的小家办成藏族学生的大家,为在汉藏族学生做好事、解难事,使藏族同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杨昌林先进事迹受到李长春同志的高度肯定和批示。今年5月,湖北文理学院王松等4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格桑花”支教团到达西藏琼结县,展开了为期半年的义务支教活动。实施“双百工程”暖民心,共接受西藏先心病患儿来鄂免费救治4批53名,落实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岗位388个。我省广大援藏干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主动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感情融入到农牧民群众中,把作风融入到脚踏实地办实事中,将内地的先进经验、理念融进援藏工作全过程,以改善民生争取民心,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交往、交流、交融,和谐共事、团结共荣的深厚情谊,从而也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藏干部”“民族团结模范”等先进典型,用行动在各族群众心中树立起荆楚汉子的良好形象。省援藏办等职能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解决藏族同胞的实际困难尽心竭力,为鄂藏两地的交流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在接受接着采访时,柳望春还就援藏工作谈了四点启示。

    第一,必须把“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作为我们援藏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援藏工作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增添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我们必须适应中央对口援藏新要求,适应跨越式发展新任务,牢记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的认识,提高援藏工作水平

    第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促改革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做好援藏工作的根本前提。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高原缺氧的独特气候环境世界罕见。西藏广大干部群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部署,一手抓团结稳定、边疆巩固,一手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加倍努力工作,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让我们尤为感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着感情做好援藏工作。

    第三,必须坚持科学援藏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援藏模式。多年来,我们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创新机制,坚持合作共赢,统筹发展与稳定两个大局,坚持把维护西藏稳定作为根本的政治责任,把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总结和创新立体援藏的武汉模式、企业援藏的华新模式,形成了具在湖北特色的援藏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援藏工作中长期坚持下去。还要借鉴兄弟省市经验,进一步深化援藏工作内涵,进一步研究推进援藏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第四,西藏和湖北的深厚友谊,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援藏工作创造了条件。20年来,西藏和湖北形成了交流互访日益频繁、传统友谊不断加深的良好态势,通过两地互访、结对、交流等形式,越来越多的西藏人民走出西藏来到内地,感受了内地人民与边疆人民的兄弟情谊,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援藏就像一座桥梁,联接荆楚西藏和长江雅江。我们相信,有着这样源远流长的友谊基础,鄂藏两地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全面配合,互惠互利,全面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柳望春最后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学习西藏各族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借鉴兄弟省市援藏工作经验,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俞正声主席的系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创造性地完成中央赋予我省新时期援藏工作任务,为实现祖国西藏的经济腾飞和社会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