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驻拉萨办事处(西藏湖北商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协会组织召开的纪念对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座谈会议精神,就协会驻拉萨办事处如何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确保抓好落实,当好湖北对口援藏工作的助手,承接好相关服务工作。
通过认真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协会驻拉萨办事处(西藏湖北商会)现有会员近200家,与湖北省楚商商会等众多业内同行联系密切,先后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和全国工商联抗击疫情先进单位。作为湖北与西藏的沟通桥梁,服务好我省援藏工作责无旁贷,下一步协会驻拉萨办事处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协会工作的有益补充。
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协会驻拉萨办事处前期调研和实际情况,就协会旅游援藏工作提出了非常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1、旅游援藏利国利民符合国家戍边建藏的战略要求、符合《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契合省政府关于旅游援藏的要求。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极大提升驻地百姓收入,应成为“十五五”对口支援西藏山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发展滞后的问题也是目前影响山南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的一个“痛点和难点”问题。
旅游援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商业模式策划、规划建设方式、循环运营环节、共赢架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减少碎片式开发的风险。目前我国各地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划设计与运营、政府投资与市场、企业投资与回报三大脱节;旅游投资与旅游开发、旅游投资与旅游运营、旅游规划与旅游建造、旅游规划与旅游运营四大分离等问题。这些现象造成顶层规划与实际运营脱轨无法落地等现象。这在西藏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是屡见不鲜。
旅游援藏需要顶层设计和运营规划,应采取政府领导、企业运营、百姓参与的基本模式,共同发力、实现共赢。结合云南、四川等地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建议采用“政府+企业+乡村”模式,即政府主导投资、乡村参与经营、企业负责运营的模式,这种角色定位能较好的均衡三方权益,促进良性发展。即: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归投资主体(当地政府或省援藏资金主管部门)拥有,经营权归运营主体有条件使用,驻地所在乡村以合作社的形式有条件参与项目的经营和分红。对整体架构功能进行再梳理,政府层面关注资金、环境和民生安全保障,运营企业关注项目策划、市场开发和运营保障。资金来源方面既有政府投资,也可以引进民间资本。
2、策划先行,整合区域资源。山南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因精品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且各地资源属性差异巨大,碎片式开发不利于对资源的整合利用。需要整合对口援藏区域的相关资源,构建特色突出、短板互补的整体,力求突出区域优势,减少同质产品。对标《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山南市提出的按照“一核两轴两带三区”总体布局,打造藏源文化旅游品牌。统筹要素资源,深化区域合作,全力打造沿雅鲁藏布江等精品旅游线路。
3、旅游援藏是一种援藏方式的创新。援藏30年以来,在省里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前后十批援藏干部的实践,湖北援藏聚焦“四件大事”、实现“四大创新”、取得“四大成效”,在民族交融、产业推动、民生改善、科技助力等方面得到了区内外官方和民间的广泛赞誉。旅游援藏是一个新课题,是拉动内需消费的重要抓手,孕育着更多的新机遇、新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尝试。旅游援藏的出发点是力求解决西藏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旅游援藏的着力点是能够促进资源整合,助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并提升和完善现有的单点式产业援藏、划片区援藏投资方式的整体效益;旅游援藏的重要作用在于既能服务于山南的经济建设,也能为湖北产业升级和产品市场开发拓展空间,带来更多走向全国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际市场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