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动态
在线投稿
yzxh2025@126.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援藏动态
充分发挥援藏优势 积极推进人才强地战略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4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作为西藏山南地区,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人才援藏优势,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人才强地战略实施,大力加强地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着力解决理念认识上的问题,“走出去”解放思想,推进“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再次突出强调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发展规划,走人才强市(地)之路,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把手。人才工作抓得好不好,重视不重视人才,各地各单位一把手的认识和理念很关键很重要。但是,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许多领导干部头脑中还没有树立起来。实际工作中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地区十二个县领导的精力目前主要在招商引资而不是招才引智。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去年11月份西藏自治区召开的第一次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提出了贯彻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牵头抓总职能,夯实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思路。主要内容和任务是,组织12县分管人才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到清华大学进行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到方面的内容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强化一把手“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切实提高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国庆前夕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佘克冰带队到清华大学就办班相关事宜进行了衔接和沟通,确定在今年12月15日进行,培训时间共15天。授课教师除了清华大学老师外,还邀请到了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巡视员李志刚同志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江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全国知名人才问题专家王通讯研究员等三位同志授课。

    二、着力解决人才质量素质上的问题,借助内地科教、人才智力优势,培养一批本地高层次领军人才。西藏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项目,最缺的还是人才。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当地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借助内地科教、人才智力优势,选拔一批西藏本地的优秀年轻专家人才到内地进行挂职培养锻炼,培养一批本地区行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山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应是加强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发展的重点内容。今年7月份,山南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佘克冰同志带队,组织首批5位地区领军专家人才培养人选赴湖北挂职,分别安排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规划设计院、武汉市公安局等单位挂职培养,挂职锻炼时间为半年。此项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援藏简报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着力解决人才增量上的问题,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从内地引进一批紧缺人才。中央自2008年以来,积极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各地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放开思路、放开胸襟,大力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收效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地区从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但西藏地区应结合实际,着眼从内地引进紧缺人才和优秀应届毕业生。截止2010年底,山南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只有29164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8.58%。其中,党政人才575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36人,专业技术人才5869人,高技能人才2239人,农牧技术实用人才14452人,社会工作人才214人;分布在地区3791人,县直5078人,乡镇18056人。山南地区不仅存在人才总量少的问题,而且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在医疗卫生、农牧技术、工程建筑等系统专业技术人才较少,比较紧缺。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研究制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组织力量赴内地各省宣传山南地区人才政策,从内地共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22人。虽然在人才引进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人才数量偏少、高端人才匮乏,难引进、留不住高层次人才,仍是当前西藏和山南地区人才工作的实际状况。今后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强与内地高校的广泛联系,宣传山南人才政策,力争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二是真心爱护,营造环境,为引进人才的成长和创业提供良好服务。三是采取灵活的人才政策,切实保证引进人才安心创新创业。对引进到山南工作的人才,可实施“来去自由”的政策,对前来山南工作的人才可保留其原单位的职位、待遇等,也可对到山南工作的人采取“不改身份、不改户口、不改待遇”的“三不”政策。

    四、着力解决人才与产业的藕合度问题,发挥产业援藏项目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人才集群。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来促进人才集聚、加强人才发展是人才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依托产业优势促进产业人才集群,依靠人才优势支撑产业发展。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和对口援藏省市、公司对西藏的扶持和投资力度加大,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等基础性骨干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巨大作用,同时通过产业援藏和经贸合作,有力地培育了山南地区优势矿产、能源、建材、藏药、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基本形成,相应地带动了一批人才和智力在山南的集聚。如,湖北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开创了产业援藏新模式,自2005年落户山南桑日县以来,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亿多元,上缴税收2亿元,而且集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建材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下一步,就是要以产业集群引导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走出一条人才工作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道路。要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和项目的人才吸附效应,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产业集群催生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是进一步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引人才。依托工业园区开放开发优势,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山南特色的产业链。二是优选高端项目带人才。建立项目与人才引进一体化的“选商引智”运行模式,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有高层次人才支撑的高端项目,发挥项目对高端人才的带动作用,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和同步落地。三是培育新兴产业揽人才。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基地的建设,通过引进中电投集团公司等四家企业,来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到山南地区创新创业。

    五、着力解决人才工作整体发展上的题,推动人才智力向边境高寒县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人才强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地区十二个县的人才工作的整体发展。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促进地区优势人才资源向边境高寒县倾斜和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切实保证人才强地战略得到落实和实施。今年初,根据地委要求,为了加大对边境高寒县的扶持力度,经调研,决定实施高寒边境县智力援助工程,加大高寒边境县人才智力扶持力度。研究确定了内地专家西藏行方案,拟邀请内地专家来山南地区开展科技咨询、讲学、项目洽谈和文化友好交流活动。开展“专家咨询服务团”活动,组建“专家咨询服务团”,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民政策,提供农村实用技术服务。选派地区专技人员到边境高寒县进行挂职,计划选派农牧技术、医疗卫生、广播电视专业12名技术人员到边境高寒县进行挂职。已召开相关单位协调会,就人员选派、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预计年底组织选派人员到位,服务期为一年。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