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动态
在线投稿
yzxh2025@126.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援藏动态
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三年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1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共41名干部,2010年7月进藏三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山南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传承“老西藏精神”,自觉肩负使命,主动融入西藏,视山南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维护稳定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干部管理为保证,着力创新援藏方式,积极拓展援藏领域,不断深化援藏内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抓班子带队伍,切实加强援藏干部管理

    第六批援藏干部进藏后,援藏工作队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援藏干部队伍管理。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中心领导小组,下设干部组、项目组、宣传组、生活组四个小组,全面负责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联络等工作。同时,成立临时党总支,下设8个临时党支部,切实加强对援藏干部、援藏工作的领导,在援藏工作队内部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建章立制。结合本地及援藏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宣传工作制度》、《干部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工作考勤制度》、《临时党总支会议制度》、《临时党总支决策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临时党总支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湖北第六批援藏干部行为规范“八不准”》等11项制度。三是注重和学习教育。定期不定期召开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大等会议精神,全面掌握中央和湖北省关于新时期援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探索开展“湖北援藏干部讲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援藏干部工作水平。强化援藏理念,要求所有援藏干部务必做到“三个对得住”(即对得住自己,对得住家庭,对得主组织),争做六型团队的表率(注重支部阵地建设,打造忠诚型团队;注重能力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注重激励机制建设,打造创新型团队;注重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团队;注重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型团队;注重制度建设,打造纪律型团队)。四是丰富活动载体。秉承“快乐援藏理念”,作到感情上真情融入。积极开展学藏语、学藏歌、学民俗活动,建立了内部沟通、外部交流机制,形成了队伍团结、共事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局面。秉承“奉献援藏”理念,做到作风上真心深入。克服“胸闷气短流鼻血、头昏脑胀睡不铁”等困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为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秉承“科学援藏”理念,做到事业上真正投入。深入开展“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大讨论,真正使立志在雪域高原建功立业成为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的共同心声。

    二、抓调研理思路,全面明确援藏工作任务

    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进藏后,克服高寒缺氧和身体、环境不适等种种困难,迅速深入各县、各乡镇和农牧区以及地直有关部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理清了新一轮援藏工作思路。即:“树立五个意识、实现三个转变、突出三个重点、做到三个加大、践行五项要求”。树立“五个意识”,即: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丰碑意识。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建设输血项目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藏向综合型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突出“三个重点”,即:推进项目援藏,实施一批重要民生项目、重要社会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产业援藏,切实增强造血功能;推进科技、人才援藏,充分发挥湖北科技优势。做到“三个加大”,即:加大资金援助力度,加大智力援藏力度,加大干部援藏力度。践行“五项要求”,即: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牢记使命,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扎实工作,造福山南人民;当好使者,增进民族团结;严格要求,自觉接受当地干部群众监督。

    武汉、黄石、襄阳、宜昌援藏工作队也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在受援县提出了新一轮援藏工作思路。以周耕同志(乃东县委书记)为领队的武汉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继续秉承前五批援藏干部的开拓创新精神,大力实施“项目援藏、产业援藏、智力援藏、社会援藏”四大工程,积极推动实施“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为主的援藏模式,并在今年西藏对口援藏座谈会上作为唯一援藏县委书记代表做了汇报发言。宜昌市5名援藏干部在高杰同志(加查县委常务副书记)的带领下,进入加查县后,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走访调研,在深入分析了加查县的“三大挑战”和“四大机遇”后,提出了“科学援藏、以实为先、继承创新”的工作理念,明确了“12345”的援藏工作思路。以王建军同志为领队的第六批襄阳市援藏干部紧紧围绕琼结县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多方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制定出“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的襄阳市第六批援藏工作思路。黄石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在柯东海同志(曲松县委书记)带领下,围绕“经济跨越发展、农牧民快速增收、社会长治久安”三件大事,狠抓“项目建设、平安建设、党的建设”三大建设,大力实施“农牧稳县、项目富县、工矿强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依法治县”战略,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保全面”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新一轮援藏工作。

    三、抓项目强管理,充分发挥援藏资金效益

    依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指示,按照省援藏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切实加强与省援藏办、山南地区受援协调领导小组的沟通协调,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援藏项目建设。一是科学制定援藏项目规划。结合中央援藏投入要求和我省援藏资金筹措方式变化,在省援藏办和山南地区行署领导下,于2010年底拟定了《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2011—2013援藏项目规划》。根据《规划》项目安排和我省援藏资金计划,2011年至2013年,湖北省三年援藏项目35个、总投资为23400万元(其中:地直部门11个,计划投资9880万元;乃东县6个,计划投资4080万元;曲松县6个,计划投资3280万元;琼结县9个,计划投资3080万元;加查县3个,计划投资3080万元)。二是加强援藏项目管理。积极协助地区受援协调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了《山南地区受援项目援藏资金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明确要求,所有援藏干部不具体操作项目,不具体管理资金,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五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项目竣工验收制),资金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各项审批程序。三是有序启动援藏项目建设。由于气候原因,西藏每年施工期只有7至8个月,三年项目必须两年完成。目前,我省援建设的湖北大道南北延伸工程、检察院办案业务用房、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及红十字会备灾中心、乃东县特色产业基地、曲松县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加查县政务中心、琼结县县城整体功能提升等所有项目均已完成主体工程,95%项目已正式交付使用,目前,正在进行资金审计工作。四是注重援藏项目惠民。按照“两个倾斜”的要求,把援藏资金项目重点向农牧民、农牧区倾斜。结合山南地区“十大民心工程”,我省将4140万元援藏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用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1500万元,用于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安排2060万元,用于山南地区教育卫生系统项目建设。据统计,湖北省新一轮投入山南地区教育卫生系统援藏项目资金超过了前五批投入该系统援藏资金的总和,真正实现了援藏惠民要求。

    四、抓招商育产业,不断提升地方发展后劲

    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牢固树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促进湖北企业优势与山南资源优势相结合,深化产业援藏内涵,推动援藏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目前,已有湖北大冶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华新水泥集团公司、湖北稻花香集团分别落户山南投资兴业,形成了我省企业援藏的亮点和品牌。其中,华新水泥集团公司投资1亿元,征地160亩的三个产业链延伸项目(编织袋、预制构件、商混站)已完成基建工作,商混站已投入生产。湖北大冶有色金属投资1.6亿元的20吨矿泉水项目,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其中一期5万吨项目,厂房建设已完成,从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于2012年5月试投产。2012年8月15日,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为团长的湖北省代表团共同出席剪彩仪式后,该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大冶有色金属矿业开发项目获得鲁尔、明哲两个矿体的探矿权,目前正有序推动。大冶有色公司引进落户山南,是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开展产业援藏的重要成果,也是进藏后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武汉市援藏干部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打造泽当工业园区、城市总部经济体。2012年,成功引进了西藏雪域冰川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完成招商引资投资2.8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投资1.8亿元的藏源集团矿泉水项目即将开工,安碧捷招商引税项目已正式签约,中国风电等三家太阳能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宜昌市援藏干部经过多次协调磋商,稻花香集团与加查县达成协议,同意在加查县投资5000万元新建酒厂。稻花香集团已收购拉萨一家酒厂,收购资金181万元已到位,白酒生产许可证和征地手续已成功办理,正进行厂房建设。预计稻花香集团加查分公司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按照西藏不征收酒类产品消费税的特殊优惠政策,将带给加查县每年2000万元的税收收入,成为加查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黄石市援藏干部克服区位、政策等种种困难,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2亿元的“雅砻神水”矿泉水2012年底投产,引进外投近14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已达成意向。襄阳市援藏干部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已与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山亿新能源股分有限公司达成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合作意向。这些援藏招商项目的实施,有效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发展后劲。

    五、抓合力拓渠道,积极深化援藏工作内涵

    以胡中海同志为领队的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积极拓宽援藏渠道,不断深化援藏内涵,进一步将“华新模式”和“武汉模式”深化了“湖北模式”。三年来,全省、各市县及各有关部门在自身财力紧张和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提供了1‰以外的资金、人才、物资等方面近6000万元的支持。一是不断深化社会援藏。加强与我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争取支持,10余个省直部门先后组团到山南考察工作,给予了宝贵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各地市倾力相助,武汉市社会各界投入1556万元实施了24个社会援藏项目,黄石市社会各界援助曲松县资金和物资184万元。省农业厅与山南地区签订了“十二五”期间对口援助山南地区200万元的项目协议。黄石市卫生系统与曲松县卫生系统签订了卫生系统2011年—2013年受援协议,并捐助了10万元资金。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援藏。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十二五”湖北交通对口援助山南交通规划。省司法厅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律师工作对口援藏规划,组织20余名司法干部先后赴湖北进行业务培训,成功举办了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和律师公证行业案例分析交流会。武汉市洪山区与乃东县签订了《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对口支援乃东县学校建设交互式白板多媒体教室协议》和《湖北武汉市场洪山区对口支援西藏乃东县教师挂职培训协议》,推动了乃东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开展人才智力援藏。把人才智力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了三年人才援藏计划,目前,已投入人才智力援助资金600万元,探索实施了“一把手”工程,首次组织12县分管人才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地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到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探索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开发工程,策划选派首批山南5名优秀年轻专家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省农科院、武汉市公安局等五个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业务进修,得到山南地委、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中央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由中央组织部、自治区党委组织组工信息分别作了经验介绍。探索实施“人才引智”,近三年从青海、河南、四川、重庆、陕西、湖北等高校引进33名农牧、卫生、广播电视等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还着力实施“产业+基地+人才”工程,“边境高寒县人才智力援助工程”、“人才工作基础工程”,帮助山南地区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牧民和科技示范户,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不走的各类人才队伍。

    六、抓形象做表率,集中展示援藏干部风采

    进藏三年来,湖北援藏干部情系高原,团结协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山南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和信任,树立了新一轮湖北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总领队胡中海同志既抓班子队伍建设,又抓项目规划管理,既想法设法推动经济发展,又全力以赴促社会稳定,在藏率、在岗率、在位率很高,在全体援藏干部中发挥了表率作用。援藏四县县委书记(含常务副书记),既要抓稳定,又要抓发展既要抓援藏工作,又要抓招商引资。特别是在抓招商引资,善动脑筋、肯想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山南地委、行署高度肯定。乃东县委书记周耕同志带领武汉市援藏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摆正位子,与乃东人民同甘苦、心连心,为继续扩大“乃东模式”的效应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曲松县委书记柯东海率领黄石市援藏干部,克服平均海拔4200米的恶劣条件,以曲松为家,建功立业,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成功将曲松县打造成了全地区“党建先进县”和全区“红色歌谣传唱之乡”。琼结县委书记王建军工作思路清晰,结合琼结“面积小、资源小、经济总量小和区位分、环境好、基础好”的“三小三好”县情特点,积极推进“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援藏工作目标的实施。省委组织部援藏干部郑志雄同志,积极借鉴内地人才开发新理念,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湖北人才援藏模式,研究提出并积极推进人才开发六大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山南地区人才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大突破,得到了山南地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省农业厅援藏干部覃双鹤同志发挥专业特长,在全地区大力推广沼气节能工作,出举措,办试点,取得了很好成绩。省发改委援藏干部王荆州同志,一心扑在援藏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管上,保证了湖北新一轮援藏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商务厅援藏干部付再军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后向地区有关部门提出了“编制山南地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的建议,并牵头编制出了山南地区城乡商贸物流未来二十年发展规划,填补了西藏无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的空白。第五批留任的庄辉锦、杨道明、罗炎生三位同志,发挥援藏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深度参与山南地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湖北援藏干部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援藏干部正直中年,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离开家人来到高原无私奉献,有的晕倒过,有的住进医院,有的亲人离世,有的小孩高考,但我们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履责,没有一名干部出现了一起违规违纪现象。进藏三年多来,湖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生活上相互照应关心,工作上相互协作支持,以优良的作风和突出的业绩,树立了湖北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