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
有力推动了西藏山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19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战略高度,视山南发展稳定为己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提出“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得力举措,全力支持西藏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9年来,湖北省累计选派7批465名援藏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前六批共落实援藏资金10.4亿元、建设项目389个、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383人,极大促进了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对口援助的山南地区及乃东、琼结、加查、曲松四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扎实有效地做好援藏工作,湖北省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为组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副省长为副组长的湖北省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机构编制设立专门的省援藏工作办公室,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民宗委等25个省直部门组成的省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明确援藏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职责,负责全省援藏工作的协调等工作。武汉、宜昌、襄阳、黄石4个对口支援市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从组织上、制度上、机构上、经费上为援藏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予保障。省委、省政府根据各阶段援藏工作实际,分别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省援藏领导小组会议、省援藏办公室专题会议以及有专家参加的援藏规划论证会议,研究商讨和部署全省新时期新阶段援藏工作。19年来,湖北在援藏实际工作中探索出的“武汉立体援藏模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企业援藏“华新模式”、“社会化援藏典型杨昌林”、智力援助“武汉西藏中学教学理念”、“科学援藏湖北经验”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胡锦涛、贾庆林、杜青林等亲笔批示)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13年8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会见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时指出,湖北是援藏工作十七省市中最好的省分之一,肯定了湖北省援藏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对口援助西藏前列。
19年来,湖北持之以恒的援助还使山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有效促进了山南经济快速发展。湖北全省克服自身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等困难,不折不扣地落实第六批援藏资金3.29亿元,其中计划内援藏资金2.34亿元、1‰以外资金0.95亿元,比第五批增加了1.43亿元,建设了涉及市政、交通、财源、产业、新农村和科教文卫等一批项目,极大改善了山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注重增强造血功能,积极牵线搭桥,成功引进了湖北大冶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稻花香集团等企业,建设了华新水泥产业链项目,为山南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不断深化“武汉立体援藏模式”和“华新模式”,援助领域由对口支援县、地直部门向对口支援乡(镇)村拓展,援助渠道由省市区(县)财政向社会拓展,援助方式由项目、资金、物资向技术、人才和引进企业拓展,智力援藏由送出去向请进来拓展,援藏成效明显。如今年8月,由省政协主席率领的省党政代表团在藏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领导共同出席了丰华能源公司开工奠基培土仪式,此举标志着“华新产业援藏模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湖北劲牌公司、黄石东贝机电集团公司、汉藏文化交流基地等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山南地区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双方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湖北企业家进藏考察后还表示,将从自身经营实际和山南地区资源、政策优势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鄂藏两地经贸合作。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南地委、行署带领山南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15亿元,同比增长12.4%。地区财政收入完成5.98亿元,同比增长52.9%。税收收入完成11.17亿元,同比增长100.7%,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15亿元,同比增长58.44%。各项贷款余额120.41亿元,同比增长210.3%。投资和消费拉动强劲,前三季度,全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6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同比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农牧民现金收入达到5205元,同比增长17.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462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9亿元,同比增长7.7%,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