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动态
在线投稿
yzxh2025@126.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援藏动态
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湖北产业援藏和人才援藏工作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21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湖北产业援藏和人才援藏工作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有湖北等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西藏。20年,弹指一挥间,雪域生巨变。从8月21日起,人民日报开设“援藏20年 高原展新颜”专栏,聚焦对口援藏20年来的巨大成就,深入报道对口援藏的重大意义、突出成效及典型经验。

    8月21日,人民日报在《援藏20年高原生巨变——17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记事》开栏文章中,对湖北既“输血”,也“造血”,产业援藏增强西藏发展内生动力,对湖北产业援藏企业——华新水泥公司给予充分肯定;对既“请进来”,又“走出去”,从单一的干部援藏到全面援藏也给予了宣传报道。

  报道说,20年,历史长河一瞬,雪域高原巨变。20年来,全国先后7批次、选派6000多名优秀干部人才进藏工作,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000多个。20年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3倍:199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6.1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跃升至802亿元。援藏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向民生倾斜。各援藏省市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提升援藏效果。

  报道说,既“输血”,也“造血”,产业援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援藏正在从单纯的项目建设、投钱“输血”,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2003年,湖北援藏干部引进华新水泥到山南地区投资建厂。10年来,华新水泥累计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50多个,2013年上缴税收更是突破了亿元大关,帮助当地提高了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同时大力进行环保投入,做到生态与发展双赢。

    报道说,既“请进来”,也“走出去”,从干部援藏到全面援藏。“西藏目前最缺什么?”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柯东海自问自答,“最缺的并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人才!”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这对来自平原地区的大多数援藏干部而言,意味着苦痛与折磨。“与其苦熬三年,不如苦干三年。”迎难而上,一批批援藏干部把丰碑刻写在雪域高原,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为改变西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伊始,中央就注重发挥内地省市优势,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地组织卫生、教育、建设、交通、环保、水电、农牧等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科技援藏列为包括经济援藏、人才援藏、干部援藏在内的四大援藏工作机制之一,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格局。

                             (省援藏办 庄辉锦 供稿)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