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援藏
在线投稿
yzxh2025@126.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援藏
2012年第12期(总第52期)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第12期(总第52期)

2012年8月31日

在科学援藏湖北经验解读理论研讨会上

关于援藏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2年8月31日)

  谭徽在

 

尊敬的朱维群副部长,何崇元副社长,甄小英副院长,湖北科学援藏调研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首先,由衷感谢湖北“科学援藏”调研组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省调研并指导我省对口援藏工作。今天,在美丽的江城组织召开科学援藏湖北经验解读理论研讨会,是对我省对口援藏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援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湖北省援藏办就援藏工作基本情况作汇报发言。

    一、成效与体会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1994年起,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18年来,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把西藏山南地区当作湖北的市州同等对待,形成了以干部、人才为龙头,以资金、物质援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援藏工作格局,为促进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治久安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立体跨越”援藏武汉经验、企业援藏“华新模式”、社会化援藏武汉大学杨昌林“先进事迹”、智力援藏武汉西藏中学“教学理念”得到了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回良玉、刘延东、杜青林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我省援藏工作经验。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援藏工作方式,推动援藏工作持续发展。在长期的援藏工作中,我们积极拓展援藏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援藏工作方法,有效实现了工作方式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与此同时,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着力”,即着力招商引资,高位推动经贸合作;着力项目援助,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智力援助,为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投资建设了四星级雅砻河大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山南地区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同时较好地开拓了山南地区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我们通过引进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投资山南地区,6年来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今年可望上缴税收突破亿元大关。我们通过创新援藏理念,推动了援藏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有限”援藏向“无限” 援藏转变,为山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财政持续增收可靠保障与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坚持立足西藏实际,充分发挥湖北优势,推动援藏工作深入发展。开展援藏工作18年来,为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湖北应有的贡献。2011年,山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83元,分别是援藏前1994年的12倍、25倍、30倍、16倍和6倍。

    一是着力项目援藏。18年来,我省援建项目389个,援助资金9亿元,其中,1994至2010年,投入援藏资金7.3亿元。去年和今年,我省分别安排援藏资金7200和7800万元,均已提前足额拨付到位。我省第六批援藏资金2.34亿元,安排援藏项目35个,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计划今年内全部完工,即将提前完成第六批项目援建工作任务。

    二是强化企业援藏。在总结“华新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动了省内5大支柱企业扎根山南地区投资兴业,逐步形成了全国企业援藏的亮点和品牌。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三期产业链塑料编织袋厂、水泥预制构件厂、混凝土搅拌站征地160亩,计划投资1亿元(已投资3500万)项目正在顺利推进,混凝土搅拌站已投产运营。湖北大冶有色金属矿泉水公司投资1.32亿元,建成了年产矿泉水10万吨生产线,该项目已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过10亿元,税收达1.5亿元以上。西藏大冶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在山南地区进行有色金属及相关产业项目投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45台钻机在努日矿区和明则矿区开展钻探,已有30多个钻孔见矿。湖北稻花香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加查兴建稻花香集团西藏文成酒业,计划年内建成投产运营,并实现税收1200万元;计划3年内投资2亿元,每年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湖北省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加查注册销售公司,预计年内实现税收300万元。目前,已有湖北省奥星粮油、武汉高科农业、中百集团、烟草集团、三特索道集团等企业与乃东县签订10项协议,涉及资金2.06亿元。当前,正在积极推进湖北劲牌公司、丰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入股山南地区。我省企业投资山南地区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山南地区提供税收3亿元以上,将占山南地区财政收入的一半,在投资山南地区建设的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实现了“共赢”。

    三是突出智力援藏。我们充分依托和发挥湖北科教人才大省的优势,通过专家赴藏授课、组织藏区干部来鄂挂职、开展学院培训、实行大学生定向招生等方式,18年来为山南地区培训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3500人次。为改善我省西藏中学办学条件,我们将其从荆州市迁到武汉市,并投资2.5亿元在东湖兴建了设施齐备、全国一流的新校区,并于2010年8月全部交付使用,连续4年来,西藏中学在全国高考中实现了零淘汰,一类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四是抓好干部援藏。实施对口援藏工作以来,我们主动把援助工作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感情融入到基层农牧民群众中,把作风融入到脚踏实地办实事中,与受援地区人民群众建立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关系。我们以改善民生争取民心,增强了党和政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援藏干部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牢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克服气候不适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自我加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当地各族群众中树立起荆楚儿女的良好形象,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援藏干部楷模”等先进典型,在西藏各族群众中树立起了民族团结使者的良好形象。

    五是探索社会化援藏。我们推动机关、学校、医院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对口援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援藏工作。先后成立了省援藏工作者联谊会、鄂藏文化交流协会,深化鄂藏两地交往、交流。武汉大学教师杨昌林33年如一日,关爱武汉高校西藏学生,把自己的小家办成藏族学生的大家,为在汉藏族学生做好事、解难事,使藏族同胞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援藏工作全面发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6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和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研究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部署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口援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下发了专题会议纪要。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作出了将“武汉模式”发展成为“湖北模式”的要求。宜昌、襄阳、黄石市在对口支援加查、曲松、琼洁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准确把握当地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继承创新援藏工作经验,引进内地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起点布局、高位嫁接,借外力、用内力、重合力,通过干部援藏带动资金、技术、智力、人才援藏,通过市委、市政府主导带动区、街道(乡、场)、企业、社会各方参与,逐步探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跨越式”援藏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山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去年5月,省政府重新调整了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新一轮对口援藏任务需要,增加了部分成员单位。各对口支援市重新调整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责任部门。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成立了援藏机构,确保了一名厅级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了联络员,并积极与山南地区各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实施了一定量的帮扶工作。省直各部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各部委的号召,组织了部门之间对口帮扶行动。

    总结18年来我省援藏工作的基本体会,集中体现了“五个创新”,即以创新的理念深化援藏工作内涵;以创新思路推进现代化进程;以创新经营方式带动各族群众致富;以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新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援藏工作,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必须不断创新机制;必须统筹发展与稳定两个大局;必须着力在两个根本上下功夫,把维护西藏稳定作为根本的政治责任,把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的工作任务。

    二、启示与思考

    18年来,在党的援藏工作方针指引下,湖北援藏工作增进了鄂藏共谋繁荣进步的兄弟情谊,书写了“促进民族团结,支援西藏发展”的光辉篇章。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些好的做法,不断完善和深入推广,促使对口支援工作迈上新的水平。

    一是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是我们做好援藏工作的强大政治动力2009年至2010年,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回良玉、杜青林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我省援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我省进一步深入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既是对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又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力量,深入总结我省18年来对口援藏工作经验,做大“华新模式”和“武汉立体跨越援藏经验”两大品牌,切实把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二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促改革谋发展的信心是我们做好援藏工作的根本保证。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这里高原缺氧的独特气候环境,世界罕见。在这样的环境中,西藏广大干部群众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部署,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加快发展,加倍努力工作,让我们尤为感动,也为我们做好援藏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山南和湖北的深厚友谊是我们做好援藏工作的坚实基础。18年来,山南和湖北两地形成了交流互访日益频繁、传统友谊不断加深的良好态势,通过两地友好结对、交流互访等形式,越来越多的山南各族人民群众走出了西藏,来到内地,体验了内地人民与边疆人民的兄弟情谊,体验祖国日新月异的伟大变化,18年的援藏工作就像一座桥梁,联接荆楚西藏和长江雅江。我们相信,有着这样源远流长的友谊基础,鄂藏两地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全面配合,互惠互利,全面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援藏工作任务。

    三、几点建议

    一是适应中央决策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的认识。做好援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粉碎国际反华势力分化图谋,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加强鄂藏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完成好新时期中央交给我们的援藏工作任务,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鄂藏共同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实现机遇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尽心尽力地完成中央交给我省的对口支援任务,为促进西藏发展、民族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适应对口支援新形势,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关于对口支援西藏的统一部署,围绕新一轮援藏工作与过去不同的方式,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总体要求,在总结18年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不断提高援藏工作水平。我们将着眼长远,适时完善调整援藏工作规划;突出重点,抓好项目援藏;提升“造血”功能,大力推进鄂藏经贸合作;发挥湖北优势,大力推进科技人才援藏工作。

    三是适应跨越式发展新任务,进一步研究推进援藏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援藏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援藏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援藏资金投向的管理规定,将项目资金用于经审批的专项建设领域。在援藏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对援藏项目资金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援藏工作的督导考核,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照《援藏规划》中拟支援项目资金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办,确保拟支援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并将对口援藏工作纳入本级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四是借鉴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作法,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内地企业(国有、民营、中外合资企业)到受援地投资兴业,加强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实现援授双方的共赢。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新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位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援藏工作任务。

    最后,祝各位领导在鄂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谢谢大家!

 

 

 

 

                                                           

报:中央统战部七局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组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分送:省援藏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对口支援市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市委组织部、市援藏办及相关领导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有关领导、西藏自治区受援办、山南地

区受援办、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及班子成员、乃东县委、曲松

县委、琼结县委、加查县委办公室

                                                          

湖北省援藏网网址:http://www.hbyzyj.com/

来稿接收邮箱:hbyzbgs@163.com电话:027-87235378

                                                          

编校:覃  利         审稿:贺廷虎              印100份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