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到长江之畔的奋斗者;从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载的辉煌成就,到武汉关山街道 56 个民族 “紧紧抱在一起” 的生动图景 ——西藏籍在汉工作的荣姆同志的文章,以亲身经历为笔,以真情实感为墨,勾勒出一幅跨越山河的民族团结画卷。
文中既有个人成长的细腻叙事,从藏族学生到党员干部的身份转变,见证着党的民族政策如阳光雨露般滋养人心;也有群体奋斗的鲜活剪影,700 余名西藏籍同胞、6000 名藏族学子在荆楚大地各展所长,将 “老西藏精神” 与 “武汉精神” 交融共生。而关山街道 “红石榴” 工作站的实践、“石榴籽志愿服务队” 的行动,更让 “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理念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 是网格员穿梭街巷收集的民意,是各族群众围坐分享的欢笑,是 2400 余人次被服务的切实福祉。
荣姆同志的心声与感悟,不仅是对西藏自治区六十载巨变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诠释。
携雪域一枝花 唱江城民族情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令人备受鼓舞,从一名在汉藏族学生到红旗下的党员干部,我为自己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见证者、参与者而深感自豪。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载雪域腾飞。当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欢庆声响彻高原苍穹,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布达拉宫广场与各族儿女共庆盛典,我的心也随之澎湃激荡。跨越山河的深情,连接着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见证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光辉历程。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阳光雨露,我这株来自西藏的格桑花,在江城武汉深深扎根,奋斗十载,洪山区也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氛围,亲眼见证着各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
这片热土,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来自雪域高原的追梦人。全省700余名西藏籍同胞、6000名藏族大、中学生,分布在荆楚大地的各个岗位——他们中有为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有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有开拓创新的企业家,更有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奋斗者,在长江之畔绽放独特光彩,将老西藏精神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交融共生,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乐章。
而我所在的洪山区关山街道,则是武汉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这里齐聚56个民族户籍人口,为全市唯一。街道成立的“红石榴”工作站,连接各基层商会组织、统战组织、各族群众,努力实现少数民族群众交往交融。先后200名少数民族居民加入社区网格员队伍,在街巷楼栋间穿行,收集各族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如同一条条丝带连接起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多民族社区工作网格体系。为服务社会,增进福祉,与各民族师生自愿结成的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深入合作,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次,服务居民2400余人,真正做到了紧紧抱在一起。每当看到不同民族的朋友们聚在关山,交流民族情感、分享各自工作成就与生活往事,我都能深切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团结。
从世界屋脊到长江之滨,从雅江到东湖,西藏儿女带着高原的豪迈与坚韧,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西藏自治区六十载辉煌成就,如哈达般洁白纯粹,如唐卡般绚丽多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雪域精神的传承者、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时代征程的奋斗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武汉、在洪山、在脚下绽放得更加绚烂!(洪山区人民政府关山街道办事处 荣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