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市
在线投稿
hbyzxyxy@163.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027-8723177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对口支援市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十年援藏纪实融合·管理·共赢
发布日期:2014-09-15 16:27:23 来源:湖北省援藏网 作者:西藏日报记者 浏览次数:451 字号

融合·管理·共赢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十年援藏纪实

  “创新是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成功的根本所在,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卫东说。华新水泥是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援藏项目,树立了由“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变的标杆和典范,也被人们称为“华新模式”。

  十年奋进,成为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

  十年成长,铸就“华新模式”产业援藏的辉煌成就。

  十年援藏,“华新人”抓住了关键词——融合、经营、管理、环保、共赢,无论哪一个关键词,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和对企业的准确定位。

  200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对口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积极探索援藏工作新路径,在落实财政实物援藏的同时,实施以经济合作和项目建设为核心的产业援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特殊支持。与山南兴业水泥厂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2005年,华新水泥第一条生产线投产。2012年获首批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企业,居中国500强最具品牌价值榜98位。2013年,实现年产水泥118万吨、工业总产值7.68亿元、税收1.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5倍、24倍、126倍,位列全区纳税百强企业前列、山南地区第一税源大户。

  关键词之一:融合

  ——探索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融合模式,创新企业体制,更新思想观念,夯实企业发展之本

  十多年前,所有制问题是立在西藏国有企业与内地不同所有制企业合作之间的一堵墙。

  作为全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先行者,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打破所有制的界限,早在1993年就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1999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又与全球最大水泥制造商之一的瑞士豪瑞(Holcim)集团结为战略伙伴关系。

  山南兴业水泥厂原副厂长陈云安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山南兴业水泥厂的战略合作,使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成功嫁接西藏本土企业,让原本年产水泥仅6万吨、属限期淘汰的山南兴业水泥厂,犹如凤凰涅槃,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山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

  正如倪卫东所说,一杯茶水,水可能是国有的,茶叶可能是民企的,当泡成一杯茶水再去喝时,谁还会再去想这水到底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路径。

  “华新模式”走的是融合与合作之路。

  华新水泥清醒地认识到,西藏建材行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放下门户之见、相互合作共赢。

  2009年,由华新水泥牵头,与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山南地区长盛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又与日喀则雪莲工业贸易公司合资,建设了一条带纯低温余热发电的2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预计2014年底将正式投产。

  倪卫东说,华新水泥发展,还带来了连锁反应——相关运输业、水电业、原材料生产业、餐饮住宿业迅速发展,产业链条延长,产业聚集在扩大。

  关键词之二:经营

  ——瞄准市场搞研发,紧盯客户搞服务,形成网络搞营销,奠定企业发展之基

  华新水泥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市场调研,形成了“高端低端并进、研发市场同行”的工作思路,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研发更多新特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制高点。

  倪卫东说,“华新模式”产业援藏成功源于对市场的准确定位。

  瞄准市场搞研发占领市场——

  面对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客户对水泥产品提出了多能化、系列化、复合化、微型化、智能化、艺术化的新要求,华新水泥管理层认识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是企业发展生存的根基,否则只能挣点辛苦钱,结果是同行业恶性竞争。

  华新水泥依托母公司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集中力量研发生产特种水泥,相继研发出西藏铁路、隧道、水电建设所需的低碱水泥(P.O.42.5)、中热水泥(P.MH.42.5),适用于高原低温、冻土施工的抗冻水泥和耐酸碱水泥即将面市,改变了西藏不能生产特种水泥的历史,为国家重点工程拉日铁路、藏木水电站建设提供优质特种水泥58万吨和54万吨,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紧盯客户搞服务赢得市场——

  2005年,华新水泥第一批产品上市时,由于西藏市场对华新这个新品牌不熟悉、不认可,造成产品大量积压。面对客户的质疑,华新人认识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出路,产品行不行得由客户说了算。

  倪卫东说,华新水泥管理层随即做出一个大胆决定,由企业负责人亲自带队,拉着水泥,一个工厂一个工地走访,走到哪里水泥就免费送到哪里。

  华新人正是靠着对产品的自信、对服务的执着,才叩开了西藏水泥市场的大门。2012年,华新水泥与北京房地集团援助尼泊尔塔拉帕尼边检站项目签订2万吨水泥供货协议,使西藏本土水泥首次走出国门。

  形成网络搞营销开拓市场——

  构建营销体系,针对西藏地广人稀,物流运距跨度大,信息沟通不对称等问题,华新水泥根据物流成本差异采取不同的区域定价策略,采取“直销”与“分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确保了产品快捷、方便地投放到终端用户;建设营销团队,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设立办事处和市场部,在项目地设立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水泥计划、协调和供应运输及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确保了水泥销售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提供运力保障,华新水泥拥有100多辆专业运输车,能全天候装运,确保了哪里有客户需要华新水泥就供应到哪里。

  关键词之三:管理

  ——设备管理上好“三保险”,安全管理走好“三部曲”,人才管理用好“三举措”,打牢企业发展之魂

  华新水泥股份公司作为母公司,随时向子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确保管理科学规范。通过TES项目平台,母公司只需点击鼠标,便可随时察看华新水泥实时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华新水泥生产运营的全程指导,确保了华新水泥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科学管理。

  倪卫东说,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在同一个平台上,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而不是看员工的身份,这样就激发了所有员工的潜力,企业也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设备管理上好“三保险”——

  引进国外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由事后维修变为预防性维修、预知性维修、主动性维修。成立专门的设备状态监测小组,由专业的状态监测工程师,对公司每台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从而确保每台设备都在可控范围内正常运行。配备先进的设备状态监测工具,如热成像仪、工业内窥镜、振动频谱分析仪、数字式油质监测仪等,通过专线与母公司连接,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到DCS控制系统,使母公司随时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故障与隐患及时进行排除。创立设备三级巡检管理制度,即车间岗位、维修管理员、维修工程师三级巡检,每台设备明确专人负责,做到每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不放过。

  安全管理走好“三部曲”——

  坚持安全问题零容忍,大力倡导安全生产理念,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公司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开展以安全月、安全周、安全日、安全时刻为主题的“四安”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借鉴豪瑞公司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将繁复的安全管理具体措施简化为内容清晰、目标明确的“5+2”安全准则和“目安”准则,使安全生产意识轻松入脑入心,转化为全体员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都实行安全事故处罚年度“叠加制”,即对当年首次发生安全事故的人员给予警告处分;如再次发生安全事故则逐级加大处罚力度,如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降级或免职处分,宁可平时多警示、多处罚,也绝不付出流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人才管理用好“三举措”——

  制定职业规划,帮助员工确定符合个人兴趣与特长的职业路线、选择最适合个人的岗位,建立多元的培训体系,做到人岗相适,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激发立业、创业热情。

  注重人才培养,推行“人才盘点与继任者管理”培养模式,在关键岗位至少有一名继任者,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行绩效管理,采用平衡计分卡、管理任务书、工作任务书、日清日结工作表等绩效考核工具,对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工作业绩与收入水平、晋职晋级挂钩,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扎西已经晋升为华新水泥中层管理人员,他说,华新水泥特别重视培育本地人才,企业不但生产产品,而且有造就人才的责任,企业要与员工共成长,使员工个个是人才、人人是能手。

  关键词之四:环保

  ——发展循环经济,严控污染产生排放,推进“两区”建设,赢得企业发展之机

  “华新模式”产业援藏成功归功于对西藏环保的深层认识。

  华新水泥环保主管赵俊霞说,华新水泥坚持环保先行理念,环保投入占到总投资的五分之一,实现由传统水泥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型水泥企业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

  华新水泥充分利用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产生的废气余热,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座7.5兆瓦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日发电量达14.8万千瓦时,每年节约用电近4000万度,自2010年5月正式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23亿千瓦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200余万元,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对缓解企业用电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照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宜昌等地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引进水泥窑协同处理市政垃圾技术,在生产线设计上预留垃圾处理窗口,目前厂区产生的垃圾全部实现高温焚烧处理。如这一方法推广到全区,可消化大部分城市垃圾,有效缓解垃圾填埋产生的诸多问题。

  严控污染产生排放——

  华新水泥投入9600多万元,从国外购买98台收尘设备安装在各排放点,除尘效率达99.9%;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烟气脱硝项目,通过酸碱反应脱除烟气中的NOX(氮氧化物);投资80万元对原有两套窑尾粉尘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配置1套烟尘测试仪,对颗粒物、二氧化硫、NOX等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排放指标达标。

  推进“两区”建设——

  建设“花园式厂区”,厂区绿化面积达45000平方米,置身其中感觉如同走进一个大花园,而不是一个生产水泥的工厂。

  建设“花园式矿区”,投资3000万元,对已开采矿山进行分片、分段的复垦治理。精心编制复垦工作规划,在海拔3960米以下的运矿道路两旁和山坡上大量种植沙棘、榆树、柳树、藏青杨和苜蓿草等植被,复垦和绿化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实施矿山植被滴灌项目,通过管道将生产循环冷却水送到矿山顶部实施浇灌。

  关键词之五:共赢

  ——大力支持地方发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铸就企业发展之要

  倪卫东说,华新水泥不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创造和谐企业价值理念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发展谋略,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树立了援藏企业的良好形象。

  华新水泥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切实加大对桑日县的支持力度,工业产值占桑日县GDP的80%,上缴税收占桑日县税收的80%,使桑日县一跃成为西藏“十大保障县”。同时,华新水泥每年为山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希望小学、地区幼儿园、农村水利工程、驻村基建、农田灌溉及寺庙维修等捐赠水泥和现金数百万元。

  据了解,华新水泥建立公司中层“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贫困户的机制,及时解决贫困学生生活用品、生活困难,组织员工先后为周边困难群众捐款捐物660多万元;建立教育助学基金,员工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在桑日县设立教育基金,扶持桑日县绒乡的优秀贫困大学生,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增收致富长效机制,投资500万元兴建“湖北华新立体养殖园”,使周边20余户农牧民实现脱贫。

  华新水泥工人嘎桑说,公司解决了当地农牧民的就业,她的老乡们都在公司里上班,虽然她不识字,经过多次培训,她掌握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的收入。

“华新模式”产业援藏实践证明,只有创新,企业才能永葆生命力;只有创新,援藏之路才会百花齐放。“华新模式”是西藏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为西藏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华新模式”也为企业对口援藏提供宝贵的经验。

(2014年09月12日西藏日报一版刊载)

SHRRE/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