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hbyzxyxy@163.com
在线留言
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27-88120021

   027-8723177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大东门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援藏要闻
楚风吹雪域 业绩炳高原
发布日期:2009-05-14 17:41:5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066 字号
 
湖北省援藏工作十二年综述
 
1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总结了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根据中央安排,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援藏工作开展12年来,我省以建设、发展、稳定山南为己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截止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先后派出了五批224名干部、50名教师、38名医生进藏工作,共援建项目336个,无偿援助资金5.2亿元。同时,还为山南地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00余人次。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物资等方面给予很大援助,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为山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援藏工作的领导。
江泽民同志说:“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所以我省从一开始就把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西藏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对口支援问题,并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为组长,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湖北省支援西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我省的援藏事务工作。有对口支援任务的市也成立了援藏办,与此同时,西藏山南地区也成立了受援办,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为加大援藏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就援藏工作先后下发了25份文件,23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有4任省委书记对援藏工作作过重要批示。原省委书记蒋祝平要求,要举全省之力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把山南地区作为我省的一个特殊地区对待,采取多种形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社会各个方面都关心、支持、参与援藏工作,尤其是强调有关职能部门和对口支援的地市县加强合作,协调配合,把援藏工作作为本单位、本地区一个主要工作来抓,切实为西藏人民办实事。2004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援藏工作又做了重要批示:援藏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望在新的一年中,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做好援藏工作,为边疆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为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推动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省委、省政府先后9次组织由省领导带队的湖北省党政代表团赴藏慰问援藏干部、考察援藏项目,现场研究援藏规划,解决有关问题。有对口支援任务的武汉、荆州、襄樊、孝感等市每年也由市领导率团赴山南考察。
二、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认真选派优秀干部进藏工作。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援藏干部的选派工作,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1995年开始,我省从近万名报名申请援藏的人员中挑选了224名具有较高政治、业务和身体素质的党政机关干部,到山南地区地直机关和4个对口支援县任职,这些干部平均年龄33.7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还选派了50名优秀教师、38名医生到山南地区任教。12年来,援藏干部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牢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满怀对山南人民的无限深情,克服气候不适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自我加压,迅速进入角色。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当地人民心目中树立起荆楚儿女的良好形象。他们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西藏带去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管理方式。在工作实践中,他们注重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每位援藏干部、教师在藏工作期间都经受了身体、心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严峻考验,有不少同志为此身患疾病,但他们无怨无悔。我省援藏干部、教师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较高的队伍,是一支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是一支团结和帮助西藏各族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又被称为“生命禁区”。我省援藏干部在高原缺氧、漫天风沙、交通险恶、信息闭塞、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勇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人生,在雪域高原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第二批援藏干部领队、山南地委副书记尤习贵进藏以后,全地区12个县的绝大部分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对高山反映十分强烈,由于过度疲劳,不幸染上了结核病,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根据其病情实行紧急治疗,并建议他回内地休养。面对这种情况,尤习贵非常镇静,他说,我是援藏干部领队,不是来这里养尊处优的,而是要带领援藏干部扎扎实实为山南人民办事,只要不下病危通知,我就必须坚持留在西藏。为了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和各族人民交朋友,他还起了一个藏族名字叫“楚南平措”,他这样解释说,“楚”指荆楚大地,“南”指山南,“平措” 是藏语繁荣吉祥的意思。援藏就是要代表湖北的父老乡亲和山南人民一道携手奋进,为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尽心尽力。他还认养了一个藏族女儿叫普布卓玛,家住乃东县泽当镇居委会5组,父亲是个残疾人,普布卓玛姐妹3人全靠母亲加律里外操劳,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在尤习贵的帮助下,普布卓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沙市六中。尤习贵每年都要驱车200公里从武汉赶到沙市和普布卓玛等藏族学生共度藏历年,并把她接到家中和家人快快乐乐地团聚一番。加查县委书记耿冀威,入藏第二天,传来父亲病故的噩耗。按说即刻返乡为父亲奔丧情理当然,可他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来到西藏,就应该以这里的工作为重。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以惊人的毅力,带领同志们跑乡村、访农户,摸情况、搞调研,为理清加查县的发展思路打下了基础。
我省援藏干部还始终牢记“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始终把藏族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段段藏汉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他们踏遍了山南地区的山山水水,哪里有人民群众的疾苦,哪里就有我们的援藏干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的援藏干部。1998年雅江抗洪斗争中,我们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捆树枝、扛沙袋、筑堤堵口,身先士卒,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大多每天只睡2、3个小时,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雅砻河畔抗天歌,令当地群众感动不已。他们和藏族同胞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饮青稞酒,啃风干牛肉。很多援藏干部都有自己的扶贫对象,为藏族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伸出援助之手,资助贫困学生达300多名,人均资助总额3000元以上。第三批援藏干部於翔下乡调研时发现一名叫次仁央宗的藏族学生考取了大学,因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学费的情况后,支助她4000元,使她按时报到上学。
总之,他们以“豪饮困苦当美酒,笑对冷月谱新篇”的豪情壮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湖北援藏干部“讲政治、顾全大局,讲学习、注重实干,讲团结、情注高原,讲奉献、功建边疆”的良好形象。正如时任省政府副省长的苏晓云同志所说:援藏干部功不可没,事迹感人,可歌可泣,可敬可颂,值得学习和称赞。
三、发挥优势,加速发展,我省十二年援藏的巨大成绩。
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始终把西藏山南作为自己的一个特殊地区对待,在自身改革和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不断从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援藏力度,为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1994年援藏前相比,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地区GDP从1994年的4.8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8.6亿元,年均递增速度在两位数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从1994年的1448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8亿元;年均递增22%;农牧民人均收入从1994年的903元增长到2006年的2660元,年均增长近10%。二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广播电视基本覆盖全区;建立了面向农牧民区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三是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方针,深入开展反分裂、反“蚕食”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社会局势基本稳定。四是按照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目前,山南地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是历史上发展和稳定最好的时期。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山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湖北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增强造血功能,精心做好项目援藏工作。自199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共援助项目336个(含武汉、襄樊、荆州、孝感4个对口支援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无偿援助资金达5.2亿。其中省政府本级援助项目49个,资金总额3.6亿元;省直部门援助地直部门项目116个,资金7217万元;武汉市援助乃东县项目75个,资金4947万元;孝感市援助曲松县项目32个,资金1461万元;襄樊市援助琼结县项目45个,资金2082万元;荆州市援助加查县项目19个,资金1212万元。这些援助项目涉及到市政、交通、财源、农业产业化、旅游、文教、卫生等方面,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山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明显地改善了山南地区投资环境。如当巴电站的建成,结束了措美县无电的历史,解决了全县70%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对措美县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湖北大厦的建成展示了湖北援藏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了湖北在西藏和山南在拉萨的“两个窗口”作用,是从输血型援助向造血型援助的有益尝试。湖北大道、湖北路和湖北路延伸段以及雅砻河东路的建成,搭起了山南泽当镇城市建设的框架,提升了泽当镇的城市功能,加快了泽当镇城市建设步伐。甜玉米种植及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的建设,为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倾斜、促进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走出了新路子。
2、立足长远和根本,把智力援藏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扶贫先扶智”,我省注重把智力援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西藏山南地区30多万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农牧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多方面的原因,科技和教育水平普遍很低。从发展的角度说,加大科技与教育力度是当务之急。我省在这方面的援助工作从立足当前和着眼发展出发,采取接进来培训、派出去援助的方式,为山南地区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人才。12年来,在智力和技术援助方面,培养各类人才已达2148人次。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干部、师资、职业技术培训和定向培养“四大”基地,形成培训网络,累计达到1310人。二是发挥我省科教大省的优势,为山南地区引进大中专毕业生70余名。三是从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战线选派3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藏帮助山南地区解决一些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四是接收山南地区在职党政干部来我省挂职锻炼322人。五是通过实施“双千工程”,为加强后备干部资源储备培训208名。原西藏自治区主席列确说,湖北在人才、技术、教育援藏方面已走在全自治区的前列。
3、着眼于提升山南经济和社会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动经贸交流与企业合作。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山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结构都有较大的差异。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我省援藏干部注重把内地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探索致富路子,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增长点。例如襄樊市援藏干部在琼结县以生猪养殖业为龙头,以县办养殖场为基地,引进内地种猪、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当地丰富的饲料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动千家万户养殖生猪,探索了“卖马买猪奔小康”的致富之路;荆州市对口援助加查县的干部利用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引进内地的技术和人才,推广高产、优质、高效、优化模式,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实施效益农业和产业化经营策略,通过农作物与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套种的办法,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使每亩增收1700元左右,走出了一条“种粮种菜富口袋”的富民之路;武汉市对口支援乃东县的干部利用泽当镇的区位和西藏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大力发展塑料大棚,科学种植蔬菜,走城郊农业经济道路,农民收入提高了,县级财政也增加了,泽当镇的蔬菜市场也丰富了,形成了城郊型特色经济;孝感市对口援助曲松县的干部,发挥曲松县矿产资源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引进内地企业开采金矿、铬矿。以矿产开发为龙头,走“开矿兴县富群众”的发展之路,壮大了县域经济,同时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
二是企业合作也有了很大突破。加强与内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是山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省在这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机制,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跟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我省优秀企业参与援藏工作。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国家重点企业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山南地区兴业水泥厂合作投资1.6亿元建设的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于2003年8月动工兴建,2005年6月建成投产,每年可为山南地区提供财政收入2000万元,这是西藏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湖北山野风实业公司参与投资的甜玉米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已初见成效,2003年,仅种植一项就使每个种植户增加现金收入1544元,成为了西藏第一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4、紧扣援藏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是藏文化的发源之地,宣传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山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援藏干部把宣传西藏作为援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拍摄电视风光片《心灵的触模--感受山南》和反映山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宣传片《雅砻的诱惑》;编排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达娃卓玛》;开办了《山南报》等,大力了宣传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为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援藏干部经受了考验,为湖北人民争了光。下一阶段的援藏工作,我们充满信心,相信山南地区在山南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我省的大力援助下,将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四、突出重点,通力合作,切实做好下一阶段援藏工作。
援藏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二年,山南地区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后一阶段的援藏工作中,我们的援藏工作要向纵深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有新的思路和举措。
(一)、围绕胡锦涛、贾庆林同志批示和俞正声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精心做好各项援藏工作。
胡锦涛同志2003年曾作出批示:“援藏项目要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这个重点”,贾庆林同志提出:“锦涛同志的批示应成为援藏工作指导思想,重点应放在帮助农牧区和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去年正声同志进藏考察时对我省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是我省的援藏工作要突出重点。即今后我省的援藏工作要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这个重点;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我省所有对口支援项目,必须在山南地委、行署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改变现在的湖北援藏干部管理湖北项目的办法。三是改进援藏项目命名方式。今后援藏项目命名要规范,要有当地特色,不要以“湖北”命名,也不要用大字写上“湖北援建”。我省各市、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领导指示精神,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出点子,办一批见效快、效果好的实事,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做好援藏干部的选派工作
我省援藏干部选派工作已经进行了五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坚持高标准选派援藏干部,严格执行中央有关为西藏选派干部工作的要求,对照山南地区提出的岗位、经历等方面的意见,层层把关,切实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二是加强对援藏干部的教育管理,对选派的援藏干部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西藏的历史、现状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三是要做好援藏干部的交接工作,确保援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宜昌、黄石明年6月就要接替荆州、孝感承担援藏任务,十堰、荆门接替宜昌、黄石承担援疆任务,四个市要尽早介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鄂藏两地人才交流力度,为西藏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目前,制约山南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我省科学技术研究实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教育和科研中心。我省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教大省的优势,更多地为山南地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山南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四)、进一步完善援藏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一是项目管理,今后湖北省所有对口支援的项目(包括项目的命名、立项、招标、建设、使用等)都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援藏项目计划由山南地委、行署提出申请,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审定后,由省援藏援疆办公室备案、山南地区行署实施。若项目计划出现重大变化,必须报湖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审定。
二是资金管理,湖北援藏项目资金由山南地区受援办设援藏项目专户进行统一管理。山南地区受援办根据所备案的对口支援项目,按照年度计划和工程进度向湖北省援藏援疆办公室提出资金拨付申请,湖北省援藏援疆办公室根据领导的批示,对所需资金予以拨付。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
(五)、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援藏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按照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援藏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延长10年,所以我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长期援藏的准备。一是要完善领导机制,各市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基本上成立了,但是有些领导小组成员因为各种原因,职务发生变动,要及时增补,保证援藏工作有人抓;二是各地援藏办公室要明确专人负责援藏工作,便于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三是有援疆任务的市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并选派专人负责援疆工作。
 
SHRRE/分享到: